飲食及餐後口腔護理習慣與牙齒健康調查返回

 

發稿日期:2004年5月20日

 
 

六成港人有蛀牙
元兇:多餐、嗜甜、忽視餐後口腔護理

 
 

本港一項調查顯示約六成港人有蛀牙,主要是因為喜歡甜食,進食多餐及忽視餐後口腔護理。

 
 

該項名為"飲食及餐後口腔護理習慣與牙齒健康"的調查由胡禮香港(有限)公司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進行,於2004年2月底透過電話隨機抽樣訪問了506名年齡介乎10-44歲的香港市民。調查目的為瞭解港人的飲食習慣、餐後口腔護理及蛀牙情況。該項調查報告由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博士於今天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作出簡報並由註冊牙科醫生楊幽幽提供建議。

 
 

近六成受訪者有蛀牙
調查顯示近六成受訪者曾經有或現在有蛀牙。其中62%有1-3隻蛀牙,24%有4-6隻蛀牙,而5%竟有高達7-10隻蛀牙!其中75%介乎40-44歲的受訪者有蛀牙。

 
 

港人一天進食多餐
調查亦顯示53%受訪者每天平均吃4餐或以上。除主餐(早、午、晚)外,吃下午茶的人士有56%,吃宵夜人士佔40%,飯後吃甜品/雪糕佔47%,更有高達82%有吃零食及89%有飯後吃水果的習慣。

 
 

各餐均進食甜食
食物選擇中,甜味是港人最喜愛的味道(43%)。大部分人士的各餐均包括甜食或甜飲品或牛奶:

  • 早餐(71%)
  • 午餐(55%)
  • 下午茶(75%)
  • 零食(93%)
  • 宵夜(49%)
  • 晚餐(30%)

 
 

近七成受訪者承認進食後需刷牙、卻知易行難
調查顯示68%受訪者承認進食後有需要刷牙,但87%受訪者表示不會每次吃東西後均刷牙,主要因不便及麻煩(49%),其次表示無此習慣(30%)。

 
 

港人工作時間長壓力大進食多餐及零食紓壓
鍾庭耀博士稱,受訪者進食多餐,特別對在職人士而言,進食宵夜及零食的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因工作時間長及壓力大,需要透過不停吃零食減壓。而較早前亦有研究顯示港人籍飲食減壓,其中零食更為女性減壓食物的首選。此外,調查亦顯示受訪者普遍對餐後口腔護理有一定的認知,但卻因個人及環境因素未能妥善清潔牙齒,引致蛀牙。鍾博士還提醒市民,雖然沙士暫時沒有重臨,但我們對公共衛生及個人健康的關注絕對不能鬆懈,當中應包括飲食習慣、口腔護理及牙齒健康等等。

 
 

專家提醒市民多餐嗜甜而無護理口腔令蛀牙倍增
註冊牙科醫生楊幽幽表示,嬰兒出生後口腔就有細菌,細菌種類慢慢變化。細菌透過代謝碳水化合物生產能量生存,而代謝過程中碳水化合物會製造酸素,使牙齒的琺瑯質和象牙質中的礦物(如鈣calcium、磷phosphate和氟素fluoride)溶解流失,開始造成蛀牙,此過程稱礦物流失作用(demineralization)。由於細菌可代謝所有可發酵的碳水化合物,故除喝水外,差不多吃所有食物甚至吃飯、飲奶等都會令牙菌膜內酸性提高。當酸性高至某一水平,牙齒的礦物質就開始溶解。其中吃甜食令酸性更快速提高,更易形成蛀牙。

 
 

楊醫生更指出,牙菌膜是蛀牙的元兇。牙菌膜是細菌和它們產生的物質。口水內的醣(糖)蛋白(glycoprotein) 使細菌黏在牙齒表面,細菌透過製造黏多糖(mucopolysaccharide matrix)使牙菌膜更牢固,從而更容易積聚更多牙菌膜。由於牙菌膜減低擴散(diffusion),使細菌所製造的酸素度維持在高水平,同時減低口水內緩衝劑(buffer)滲入,阻止中和酸素過程,令牙齒礦物溶解流失更快。

 
 

楊醫生提醒市民,進食後口腔酸性瞬間提高,若不停進食及偏好甜食,牙菌膜中酸性持續偏高,若缺乏正確口腔護理,牙齒中礦物質流失很快,容易蛀牙。

 
 

專家建議餐後刷牙或咀嚼無糖香口膠防止蛀牙
楊醫生表示不少滿口蛀牙的病人均喜愛不停吃零食及進食多餐,由於吃甜食令人帶來開心感覺,故若不能減少進食次數及時間,就應養成良好口腔衛生習慣,每次飲食後都應刷牙,清除牙菌膜。若餐後不方便刷牙,亦可選擇咀嚼無糖香口膠以防止蛀牙。

 
 

咀嚼香口膠可以增加口水分泌。口水能清洗牙齒表面的牙菌膜,中和細菌製造的酸素而減低礦物流失。口水含有鈣、磷和氟素等礦物質,可透過再礦作用(remineralization)修復失去的琺瑯質。此外,口水亦含有免疫球蛋白對抗細菌,令牙齒更健康。

 
 

無糖香口膠內所含的木糖醇(Xylitol)不能被細菌代謝,所以既有甜味但不會引致蛀牙。嘴嚼含有木糖醇的香口膠二十分鐘就能減低12.3%蛀牙機會,是刷牙以外另一個選擇。

 
 

楊醫生最後提醒市民,蛀牙除影響個人衛生及健康外,更有機會影響外觀、社交和工作,後果嚴重,不容忽視。應向牙醫瞭解正確口腔護理,防止蛀牙。

 
 

- 完 -

 
 

傳媒聯絡:
精信醫療保健 翁家琪 (2510 6765 或 9363 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