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網站編者的話 - 民主一二三四返回


註: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與香港大學立場無關。

12月3日,台灣舉行「三合一」選舉,結果藍營大勝,綠軍大敗,筆者當時在台北。

12月4日,香港舉行「爭取普選」大遊行,結果有接近10萬巿民上街示威,筆者當日在街頭。

台灣的12.3選舉,國民黨在23席縣市長中取得14席,比原來8席增加6席。

香港的12.4遊行,有接近10萬巿民參與,比原先估計的5萬多出接近一倍。

正當泛藍支持者歡喜若狂的時候,主席馬英九卻說:「大家雖然都很高興,但只要高興一個晚上就夠了,因為我們還有太多的問題、太多的挑戰要面對,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精力浪費在慶祝上。」同一時間,不少落敗的綠營候選人拜謝選民,虛心接受民主選舉的結果。

民主的可貴,在於權力可以和平輪替。

成千上萬香港巿民走上街頭,極之和平理性。可惜,翌日的爭論,竟然是6萬還是25萬人的問題!數字變成賭博,還要界定小孩應否計入派彩!是主辦機構不智?還是巿民豪賭成性?

為什麼科學與民主,兩者不可兼得?

12.3與12.4,都是華人社會發展民主的里程碑。民主「一二三四」,帶出了一個民主制度配套的問題……

台灣的制度民主已經走得很遠,政黨輪替逐漸形成,但民主配套仍然有待改進。12.3選舉前後,民意調查的公信力再次下降,媒體的獨立性繼續受到質疑。

在香港,制度民主遙遙無期,但人權法治倒算不錯。民調和傳媒的公信力雖然受到挑戰,但整體而言,尚算不過不失。

究竟台港兩地,以至海峽兩岸的民主進程如何靠攏?能否靠攏?仍然是未知之數。從民主配套的角度看,台港兩地也是處於十字街頭。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與世界民意研究學會,此時此刻在香港舉行「民意東西方」國際研討會,就是要引入國際經驗,面向世界。12月份的香港,
何止有世貿會議。

研討會沒有達官貴人主持什麼隆重儀式,沒有甚麼言論和示威禁區。有的,只是經驗的分享和意見的交流。在世界各地默默耕耘的學者專家,和前線民調工作者,將會一起討論民意研究與民主進程的關係、民意調查的意義、新聞工作者的責任、世界各地如何拑制民意調查……等等。

研討會屬於非牟利活動,完全從民間社會公民教育的方向出發,是民意研究計劃回饋社會的具體表現。民意研究計劃藉著主辦研討會的機會,把三大文獻翻譯成為中文,包括「民調二十問──新聞工作者的基本責任」、「民調發放自由全球報告」、「誰會害怕選舉民意調查」,是希望能夠為華人社會民意調查機制的未來發展,略盡綿力。以上文獻將會在會場內免費派發。

「民意東西方」國際研討會由民意研究計劃獨力籌辦,明天下午開始在香港大學研究生堂王賡武演講堂舉行,為期三天。雖然策劃工作已經超愈一年,但資源所限,實在無法盡善盡美。

只願研討過後,華人社會在民主「一二三四 」以外,還有另類值得參考的經驗。

鍾庭耀
2005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