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網站編者的話 - 雙十有感返回


註: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與香港大學立場無關。

十個月前,筆者重新執筆,在《民意網站》撰寫「民意專欄」和「編者的話」。時至今日,筆者仍然主要以筆會友。十月不到,香港已經天翻地覆。連同本文,筆者共寫了四次「編者的話」。

一月一日,筆者寫道:「苦盡甘未來,熬過2002年,確實好不容易。」

四月四日,筆者再寫:「肺炎肆虐,香港正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熬過2002年,確實好不容易……想不到,三個月後,惡夢才真正開熬始。」

七月七日,大遊行後,筆者寫第三篇:「封口三年,不外希望社會上下汲取教訓,休養生息……一切重新開始。可惜,可惜,很可惜!三年過後,所有指標全線下滑,特首民望破產,社會民怨沸騰……」

如今,十月十日,是否還要怨天尤人?

可能不應該,因為人民力量已經顯現,社會和政府似乎都有所覺悟。不過,權力使人腐化。當權者、攀權者,能否放下身段,以民為貴,仍屬未知之數。

九十二年前,辛亥革命成功,封建皇朝解體。不過,亞細亞生產模式遺留下來的集權體制,仍然主導社會思維。三民主義也好、共產主義也好、一國兩制也好,在華人社會運作起來,都還是官貴民輕。德先生、賽先生,仍然未是中國人。

再看香港,東西匯聚,華洋集處,其實可以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產地。香港有長久的自由傳統,和一般華人社會欠奉的法治精神。香港沒有民主,但社會相對文明廉潔。經濟雖然不景,但總還是發達社會之一。具備這些條件,香港其實可以是華人社會發揚民主科學的一盞明燈。基本法定下的民主目標,應該好好把握。

可惜,六年過去,小圈子政治有增無減;人情、面子、關係比起法治、真理、公義來得愈來愈重要……

「七一」醒覺,或許帶來一個轉機。

筆者重新執筆後,在第一篇評論文章中寫道:「長遠而言,內地社會需要的,是香港的國際經驗。台灣社會關注的,是民主民生融合的見證。不能立足世界,老是背靠內地,對明日的中國根本沒有好處。香港的價值,在於促進中華民族步向世界大同。」

辛亥革命已經九十二年,五四運動八十四年,民主和科學還未在中國生根。難道「循序漸進」要走上百年?「戊戌維新」失敗,觸發「辛亥革命」,然後是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民主與科學,是整個歷史發展的主軸。

兩岸政府從來沒有(或是不敢)否定「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那麼,今時今日,以香港巿民的民智和社會的文明程度,為什麼不能以「七一」精神延續「雙十」和「五四」?民主與科學,是否真是那麼可怕?

鍾庭耀
2003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