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快訊第四期編者的話 - 主權回歸與特首推選返回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號
 

還有二百多天,香港便正式成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在今期《民意快訊》報導的各項調查之中,不難發現市民開始以樂觀態度面對主權回歸。董建華當選特區行政長官後得到七十分的支持度;三分二市民對平穩過渡表示信心;接近四成市民估計香港明年的發展會更好;連頗具爭議性的臨立會也漸被市民接受…。這些數據,相信都為不少期待回歸的人士打下強心針。

 

對回歸持保留態度的人士可能認為這些數字不能反映香港人的憂慮,他們可能會著意港人對中國政府的低信任度(二成半),或董建華的得分不及陳方安生,或十大籌委的平均分低於合格分數,甚至質疑數字是否反映市民的理性選擇…。

 

對筆者而言,這些是非褒眨都毫不重要。筆者重視的,只是調查方法的科學性、數據的真確性、代表性、和分析的全面性。沒有單一的民意調查能夠全面分析各項事物,亦沒有單一的研究能夠提供終極的答案。數據的演譯有賴研究者的功力。數字的運用,全靠從政者的價值取向。

 

特首推選前後,坊間出現了大量意見調查。正面的發展,是不同的學術機構經已掌握了民意調查的技術而開始向傳媒市場投產,一如筆者兩年前在《香港另類年報》中預測,學術機構將漸次成為香港民意調查機制的骨幹,為該等調查的質素提供起碼的保證。負面的發展,是大量不合乎規格的意見調查在九五年下旬開始萌芽,九六年中大量湧現,特首推選前後更成行成市,而一般傳媒或統計學者都沒有對該等不科學的調查進行批判,使該等噱頭式的調查結果能夠被反覆引用,魚目混珠,大有集非成是的趨勢。這點是所有社會科學研究者共同的憂慮。希望該等現象能盡快變成過去,否則便有損民意調查的公信力,不利日後發展。

 

鍾庭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