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意難平返回
鍾庭耀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主任) |
|
註: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與香港大學立場無關。 |
|
筆者每年都悼念六四,近年略有不同者,是帶多了一個小女孩。 |
|
曾經有記者朋友問我:參加六四紀念,不怕失去持平的形象嗎?作為新聞記者,她樂於採訪,但卸下戎裝參加晚會,她怕影響新聞工作者的形象。 |
|
對我來說,六四是大是大非的問題。離開工作崗位後,如果我們可以誠心追悼替我們捐軀受難的醫護人員,那末,為什麼我們不可以同樣地、驕傲地向我們的死難同胞致敬?當然,犧牲了的醫護人員有區旗覆蓋,長眠浩園;但六四的死難同胞就只留下了血染的風采。鴻毛與泰山,由誰決定? |
|
在研究的崗位上,我須要科學客觀,公正持平。但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我總不能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矯揉造作,我要聽從良心的差遣,我更不能為了平衡而平衡。 |
|
不過,研究與評論總要分得清楚,最徹底的做法莫如把研究過程和結果全面公開,讓大眾判斷。我需要說明,調查結果並不符合我的意願,但站在民意研究的崗位上,我須要「依書直說」。這是歷史替我繫上的情結,亦只有歷史能夠替我解開。 |
|
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的最新調查,四成六香港市民認為六四的時候北京學生做得正確,六成二認為中國政府處理不當。四成七支持平反六四,四成三反對解散支聯會。這幾個簡單的指標,在最近幾年的變化,可謂不算太大。 |
|
六四事件的成因和影響,與中國人權的發展有莫大的關係。香港人對自己角色的定位,亦是重要因素。數據顯示,八成香港市民認為中國的人權狀況比六四時有所改善,七成認為港人有責任推動中國民主發展,但始終有較多市民認為中國需要經濟先行。 |
|
對於上述結果,我不能完全認同,但亦體會得到一般市民的感受。中國要踏上民主之路,不是單靠幾個異見人士便能支撐大局,也不能靠地處邊陲的香港人每年喊幾聲「平反六四」。我們需要同胞的醒覺,和國家領導的醒覺。最好特區的領導班子也醒覺:民主並不可怕。當然,民主並非萬應靈葯,但沒有民主,政權就不能和平交替,民憤便無以撫平。八九年的中國,回歸後的香港,不是很好的例子嗎? |
|
六四事件已經十四年,很多人選擇忘記。市民當時痛恨的「鄧李楊集團」,已經變成歷史陳蹟。當日大喊「李鵬下台」的人,今天不還是要跟李鵬言笑甚歡嗎?幸好我不是政治家,完全沒有機會見到李鵬,也可以對那些叫我忘記六四的人嗤之以鼻。不過,我也不會強求我們的新任元首平反六四,畢竟他們也是制度下的受害者。 |
|
隨著國家政革開放,六四情結必會解開。到時,我們回望基本法二十三條的爭論,普選行政長官的訴求,甚至是一國與兩制的表述,都只會一笑置之。 |
數表: 你是否支持平反六四?
調查日期 | 支持 | 唔支持 | 唔知/難講 |
15-20/5/2003 | 47% | 24% | 29% |
14-16/5/2002 | 39% | 27% | 34% |
25-29/5/2001 | 40% | 26% | 33% |
30-31/5/2000 | 47% | 22% | 31% |
24/5/1999 | 46% | 22% | 33% |
26/5/1998 | 49% | 19% | 33% |
27/5/1997 | 50% | 19%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