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民意網站》今日發放香港市民身份認同感的最新調查結果返回

2002年9月17日新聞公報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今日如期在《港大民意網站》(http://hkupop.pori.hk)發放市民身份認同感的最新調查結果。雖然有關調查過往曾經在《民意快訊》月刊發放,但在《民意網站》發放則尚屬首次。《民意網站》一般逢星期二下午二時於網上公佈定期調查結果,公眾假期除外,並同時預告來週的發放項目。《民意網站》會定期對該等安排作出檢討及調整。

 

按照計劃,《民意網站》下次發放數據的日期及時間為九月二十四日星期二下午二時,屆時將會公佈市民對特首董建華的最新評分、市民對特區政府及立法會議員整體表現滿意程度、市民最關注的問題及對現時政治、經濟及社會環境滿意程度的最新調查結果。

 

根據《民意網站》今日發佈的最新(九月二至五日)調查結果,當被訪市民可在「香港人」、「中國的香港人」、「香港的中國人」、及「中國人」四者中選擇自己認同的身份時,三成三稱自己為「中國人」,二成九自稱為「香港人」,二成二自稱為「中國的香港人」,而一成半則自稱為「香港的中國人」。換言之,五成一認為自己是廣義的「香港人」(即回答「香港人」或「中國的香港人」),而四成八認為自己是廣義的「中國人」(即回答「中國人」或「香港的中國人」)。綜觀回歸後的走勢(可參考按次計算圖表),認為自己是廣義「香港人」的比率反覆下降,而會認為自己是廣義「中國人」的比率則反覆上升,五年來的變化約有十個百分比,當中自稱為「中國人」者更上升十四個百分比。

 

由於「香港人」、「中國的香港人」、「香港的中國人」、及「中國人」四者可能意識重疊,四擇其一未必能夠反映各項身份認同的強弱,民意研究計劃一早便同時就市民的身份認同感進行單項測試,以零至十分評價其對「香港人」及「中國人」的認同程度。六月初的數字顯示,被訪巿民對「香港人」的認同感為7.97分,對「中國人」的認同感則為7.82分。綜觀回歸後的走勢(可參考按次計算圖表),巿民對「香港人」及「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感雖然不停波動,但兩者的差距已經明顯收窄,對「中國人」的認同程度更有上升的趨勢。

 

《民意網站》今日所載的最新調查,屬於訪員執行的隨機抽樣電話訪問,目標對像為十八歲或以上之操粵語的香港市民,受訪人數超過一千人。在九成半置信水平下,市民對香港人及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感評分之抽樣誤差均為正負0.14分;而各個百分比的抽樣誤差則少於正負三個百分比。所謂「九成半置信水平」,是指倘若以不同隨機樣本重複進行有關調查100次,則95次的結果會在正負誤差之內。各界人士如對《民意網站》所載調查的方法有任何疑問,研究組的成員會樂於解答,但不會在現階段就調查結果作出評述。此等安排將會在人手充裕後再作檢討。《民意網站》由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博士負責,與香港大學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