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敏感症
 

何秀蘭
《明報》,2005年2月18日
 

中央對「公投」兩字非常敏感,據說是因為陳水扁推動公投解決台灣問題的緣故,令中央覺得在港搞公投等於港獨。結果,北京些兒敏感變了香港的重感冒,各界馬上忌諱,紛紛戴上口罩。

 

公投是台灣的政治語言,香港以往叫全民投票。彭定康推銷他的半桶民主政改方案,保留功能組別,在立法局接受議員質詢時,爭取立法局所有議席全面直選的朋友在公眾席上掛橫額,其中一條寫了「全民投票定政制」。在英國管治之下,市民便爭取用科學化的投票制度展現香港的實際情況。喚作公投也好,全民投票也好,都是呈現民意的工具,本身是中性的,與分離主義無必然關係;殖民地末年沒有人鼓吹全民公決香港獨立,現在也沒有。

 

全民投票未必具法律效力,持開放態度的政府便用全民投票瞭解人民的意願,作為制定政策的基礎,然而,當民意透過科學性的方法展示之後,一定產生龐大的壓力,因為所有政治人都必須考慮廣大市民的意見。故此,取向與人民有差異的政府都不願意看到民意清晰顯示,以免被看到它站在人民的對立面。

 

中央對民主政制進程已有定論,才有在去年四月第二次人大釋法,一鎚定音。但中央依然持看香港「實際情況」而定民主進程的態度,港人無法得知人大是早有決定,還是看了董建華那份不能反映香港實際情況的報告才釋法,全民投票正好還所有人一個公道,讓實際情況準確無訛地放在公眾眼前。

 

多謝鍾庭耀、陳家洛聯同其他學者為此進行研究,蒐集各地公投的經驗,分析利弊,結集了詳細資料,協助各界加深認識。倘若有朋友傳染了中央的公投敏感症,可從該份報告找到資料,瞭解公投的定義、應用範疇和利弊。敬希藥到病除,早日康復。